马太效应

在杭州的出租车里,Gef坐在前面,扭过头给我讲《新约·马太福音》里的故事:

一个国王远行前,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,吩咐他们:“你们去做生意,等我回来时,再来见我。”国王回来时,第一个仆人说:“主人,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,我已赚了10锭。”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。第二个仆人报告说:“主人,你给我的一锭银子,我已赚了5锭。”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。第三个仆人报告说:“主人,你给我的一锭银子,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,我怕丢失,一直没有拿出来。”于是,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,并且说:“凡是少的,就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凡是多的,还要给他,叫他多多益善。”

我那时候才知道马太效应是出自《马太福音》。最近隐隐觉得这个世界其实是由马太效应支配的,《道德经》里所说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”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法。《团队之美》里也提到过“做得越好的团队走得越快”,说的都是一个道理。上学时候马太效应可能不太明显,工作之后就要慢慢面对这个可怕的现象了。

有时候挺怀念刚去杭州时候那种状态,麻木不仁,脑袋里空空荡荡,做事反而认真不分心。就好像找到了心里那扇情绪的闸门,可以随时关闭打开。这两天上火,估计那种能力消失了。看书很难专心,不知道该读哪方面才好。总觉得时间不够用,反而更没法专心看书。昨天WR说:“工作定下来的感觉不是轻松,反而感觉很失落呢。”今天跟栋仔聊天,他状态不错,还给我看了他最近的书单,打算熬夜看书,说“不看点书,晚上做噩梦”。我在想,这是不是又一个马太效应的开始呢。

另外,发现最近说话做事缺少目的性。

《卧虎藏龙》

买了几本读财报的书翻翻。《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》(刘顺仁著)第二章提到美国著名的商学院里,经常把《卧虎藏龙》当作企业伦理的个案讨论教材。原因是:

武功盖世、能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的大侠李慕白,在礼教观念的规范下,明明与女侠俞秀莲互相爱慕,表达爱意的最大尺度却仅止于握手而已。这里面有着十分强烈的自我克制精神。对企业的高级主管而言,再严密的法律规范总有被破解的时候,只有建立在正确价值观之上的自制行为,才是实践企业伦理的最好办法。

昨天项目完成一个小模块,于是又把《卧虎藏龙》看了一遍。电影以前看过,竟然完全没有印象,跟第一次看差不多,可能以前根本没看懂。Linus说他读书是“读后即忘”,我连看电影都是。

不论是小说电影里还是现实中,值得尊敬的人都是有自我克制能力、有操守的人,即便是放荡不羁的艺术家,也有他们恪守的一些原则,可能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,也可能是自己主观认定的一些事情。社会,应该有一个积极的道德标准,否则必定趋于混乱;而个人,也一定要有一些自己坚信的东西,否则就会迷茫。这半年来,我一直在找那个“确定的状态”,甚至认为无知、自以为是、充满仇恨都比迷茫麻木要好得多。

现在这个社会,金钱俨然成为每个人唯一的追求,即便是有精神追求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:努力拼搏,尽早财务自由,然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,而财务自由之后的精神生活无非是旅游和享受物质生活。遗憾的是,我也是这么想的。很多人想改变,都没有勇气,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:即便可以不在乎旁人的眼光,却没有多少人能忍受父母亲人对自己的不理解和遗憾。

曾国藩在给朋友的信里说:

天下滔滔,祸乱未已,吏治人心,毫无更改,军政战事,日崇虚伪,非得二三君子,倡之以诚朴,道之以廉耻。则江河日下,不知所届。

真希望这个社会也可以出现这“二三君子”——每次想到这,都想如果当年曾国藩造反了该多好。攻克南京之后,胡林翼、左宗棠、彭玉麟等都密信提议造反,湘军虎狼之师,江南财力雄厚,清军毫无战斗力,可说一切万事具备不欠东风。如果他造反了,中国就可以少走那一百年的弯路,可能顺理成章走了资本主义道路,儒家文化和现代文明可能也会恰到好处的结合,人口没这么多,胡同还在,熊猫都是野生的,诺尔奖得了一堆。

那会是怎样的景象。

……

最近写了一堆js代码,发现之前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,又没耐心重构,导致很多需求的改变难以完成。另一方面发现继续做这些事有浪费时间之嫌,想尽快结束。

疏疏落落

回家带了《曾国藩家书》第三册,读了不到五十页。从第二册后半部开始,曾国藩对兄弟的教育更多是集中在为人处世上。有时候读到一点什么,会心一笑,不是因为他话中的道理,而是发现“他原来也曾有过这些困扰”。

晚上读到《咸丰十年七月十五日与九弟国荃书》,有一段写到:

弟总认定是湖北之委员,以官、胡两帅为上司,诸事禀命而行,此外一概疏疏落落。希庵于此等处界限极清,人颇嫌其疏冷。然不轻进入,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;不妄亲人,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。处弟之位,行希之法,似尚妥叶。

这是说跟同事和上级的相处之道,到底合适不合适,也难想明白。因为性格原因,一直被这类事困扰着。清高一些,基本不受人喜欢,想做到疏疏落落,又因为缺少自信而不敢过于独立,如果有意示好,又显得过于普通,若强势,现阶段太嫩,也觉得不是必要。这是在团队里的一些困惑。

这两天网络上在传Fab的CEO的一篇博客,虎嗅网有翻译版。这篇博客里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话。不提那些跟创业相关的内容,就个人修养来说,作者说道:“As CEO, you set the tone, the style, the pace, the expectations. My tone is confident but humble, and challenging.(作为CEO,你来定调子,挑选风格,做事情的节奏,对事情的预期。我喜欢信心满满又很谦逊。)”我最关心的就是“信心满满”四个字。

百度三面的时候,面试官是位项目经理。他问我,你觉得一个leader应该有哪些素质,或者说怎样才能领导一群人把事情做成。这也是我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事,就按我的理解聊了一会。核心其实就一点,一个leader,他只需要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他清楚的知道现在处于何种阶段,项目会如何发展,他的脑海里有一张清晰的图,知道每一步该如何进行,就够了。至于项目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都无所谓,最终是否成功也无关紧要,他只要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信心满满,在向坏的方向发展时,清楚某些环节是有问题的,有些问题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,要靠天命靠运气,尽力而为就是,但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。

今天看到这句话,看到“信心满满”四个字,发觉我当时说了那么一通,其实就是这四个字而已——做一个leader,只要你能做到发自内心的信心满满、胸有成竹就够了。即便此时一些想法后来证明是错的,事情失败了,没关系,改就好了,只是不要一直处于对什么都不确定的状态。

不知道这样想是不是对,现在认为对,但做不到。这是在个人修养上的一些困惑。

……

最近看书看杂志看电视节目,到处都在说“梦想”、“理想”,为了实现梦想怎样怎样。《创业36条军规》第二条就是“梦想是唯一的创业理由”,小米校园招聘的宣传语也是“如果没有理想,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”。人们说“梦想”就像西方人说“民主”一样,听起来像是哄骗人。话说回来,想把事做好得有激情,没有“梦想”这种原动力,真的很难亢奋起来。是个问题。